請記住,我是你的人生導師,不是你的保姆!我會指引你正確的人生道路,包括品德、涵養、正直、善良、勤儉的要求,但是我不會告訴你細節,或是該怎麼做?我也不會想要知道細節,只要你不要違背正確的信念就可以了!因為我是一個規畫者,而不是一個照表操課的執行者!我會告訴你大方向,卻不會要你事事聽命於我。至於你在執行什麼事,我閉著眼睛都可以猜得到,大家心照不宣,不必多此一舉,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可以了。
從小到現在我始終告訴你,人要知足、要量力而為,不要硬ㄍㄧㄥ,到現在仍舊沒有改變!這些話昨天台大校長跟新生訓話的時候也講過,不是什麼大道理,卻很受用。前幾天我跟媽咪心靈對談,我認為她的看法沒有錯,雙主修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有心要拼看看,我也很尊重!然而問題又是回到原點了,有沒有這個必要?依照你講的二百多個學分,其實照正常的學制來講,恐怕連博士都念完了!
講到這一點,你就有可能需要再三評估其「必要性」!必要性決定一切,必要性也有輕重緩急之分,選擇眼前最重要的事,全心全力去執行,心無罣礙、心無旁鶩,會比較務實!我覺得你似乎有一點輕忽高等教育的深度,無形中會讓你失去做學問應有的嚴謹與細心的態度,這一點將會是你非常嚴重的致命傷,你有必要再三深思。
況且如果這個「必要性」的實際效果,沒有很明顯,或是短期間沒有多大作用,(我這樣講你一定又要跟我辯說當然有效果,我也認為有效果)或是要累得人仰馬翻,恐怕就必須從長計議!畢竟學無止境,人看的都是最後一張文憑,大學就是基礎高等教育,你拿再多的畢業證書都一樣!不如把多餘的時間,拿來充實與提升語文的程度,會比較實際,況且學問重「質」不重「量」,而且「學而不精」也不是做學問應有的態度,人必須集中心智去完成一項最主要的任務,才是最扎實的方式。所謂的魚與熊掌無法同時兼得,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我跟你講過一百次,我年少都在田裡面度過,靠著小聰明考上高中,靠著英文考上大學,直到大學畢業來台北就業才脫離泥土。我不曾喊苦、喊累,因為我都把眼淚往肚裡吞!我大學畢業了,馬上去就業,我一生的志業-電影,我只能暫時拋諸腦後,等待時機,準備好了再出發。因為我必須養家、養你們,必須盡一家之主所該負的責任!你以為我甘願過著失魂落魄的日子,那你就太小看我了。
研究所也是等到我上班十四年之後才去念的,我務實的靠著自己的能耐去執行,我不會去想不切實際的事,因為我是男子漢,我如果想去做,就一定要做到,所以我不會把自己綁得死死的,這樣太累,人生有必要這麼累嗎?人生的道路很長,務實、盡本分就夠了!我也常跟你講,人生不用強求,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算你得到了,也會很快就不見了。
你不用跟我道歉,你沒有做錯什麼,你只是跟你媽咪一樣,犯了同樣無聊且固執的毛病罷了!有時候固執不是壞事,堅持到底當然是正面的行為,特別是在「念書」跟「做事」這兩件事,都必須有相同的情懷,但問題是其他的一些小細節,固執究竟有沒有意義或必要?真的可以多所比較與觀察。抱歉,我忘了你是你媽生的,所以當然會有相同的毛病,只是你更嚴重就是了。
我時常講人要往長遠的方向去看,也就是視野格局的問題了!如果你把小事當大事看,那麼你的思維就會在那個框架裡原地打轉,也就是腦袋會打鐵,會繞不出去!所謂的「優柔寡斷」,就是這個意思。人生道路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任務與需求,順勢而為,不必煩惱那麼多,無所懼怕坦然迎接每個挑戰,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就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別忘了,我是獅子座的,平生最忌諱的就是碎碎念,念到最後就會把我給惹毛了。「心機」這兩個字當然是太嚴重了,我收回,那只是為了回應你在圈子裡繞不出去所做的激烈反應。如果你那麼在意我的遣詞用字,那為什麼我跟你分析那麼多,你都聽不進去?夫復何言?我不可能記住那麼多細節,特別是我心中已有定見的事,我不會輕易更動我的決心跟毅力的,希望我講這麼清楚,可以讓你更明白我的意志。
人生本來就是有規範跟限制的,不可能讓我們為所欲為!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況且這些基本規範的出發點,都是建立在為了你們好的基礎上,有錯嗎?要你們減少看螢幕的時間有錯嗎?要你們專心睡覺養足精神有錯嗎?要你們深夜不要在外面逗留有錯嗎?要你們盡量不要去傷害自己的眼睛跟耳朵有錯嗎?這兩個人的靈魂跟外界溝通最重要的器官,我有責任跟義務不讓你們任意毀損,這是我的堅持。
我要你慎選食物,以填飽肚子為原則,是希望你不要忘記你是學生的身分!想想烈日下風吹雨淋的那一些社會最底層的勞工,佇立街頭一整天才賺一千元,他們每餐的便當費更是不會超過80元。你的身分是學生,你沒有謀生能力,所以你吃的不能比勞工好,是這種用意!人要隨時知道自己的身分是什麼?如果你的同學找你一起去用餐,你就直接告訴他你的堅持,你可以跟他說「我爸爸說學生不能吃太好」,也可以告訴它背後的原因,我想對方應該可以諒解。我不同意你去打工,也是基於要你專心於學業的因素,我不會有兩套標準,我對自己的要求也一樣。
請你不要忘了,我是一家之主,我是掌舵者,擔負全家生計與安危,有時候要請你們相忍為家,有時候每個人都必須犧牲一點個人的享樂或樂趣,我有時候還覺得太縱容你們了,為這個家好,請不要低估我的決心跟意志力,但我既不獨裁也不喜歡暴力!
其實我也不想管太多,因為很累,我們是一家人,很多事都很好溝通,但是「請不要以為我沒有個性」!我當然很隨性,只要不超過都好說,言盡於此。
請改掉你好辯的天性,不要想太多,美好前程等著你。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從太平山小火車停駛看生態保育
1975年,也就是民國64年,這一年的台灣發生兩件大事,這兩件事對台灣影響深遠,一件是政治,一件是生態保育!政治層面的,就是對台灣日後民主發展有重大進程的蔣介石逝世!生態保育方面的,則是對台灣森林再造有重大貢獻的,林務局羅東林管處所轄的,太平山森林小火車開始停駛。
時隔34年,這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件,卻決定了今天台灣的命運,也就是當初種的「因」,經過三十多年時空的循環演進,今天都有了相當明顯的「果」出現,也解開了許多百姓心中的困惑。政治層面的影響眾所皆知,不在本文論述範圍,僅約略簡述順道回顧歷史。生態保育的領域才是本文的主軸,為何小火車停駛會牽扯到生態保育?尚待本文繼續論述如下。
如果對台灣的歷史稍微有一點認知的人都知道,日據時代日本為了開採台灣深山裡的珍貴原始林木,如紅檜、扁柏、柳杉等,特別在台灣的高山上興建幾條重要的運材小鐵道,如這次受莫拉克風災摧殘嚴重的阿里山鐵路,羅東林管處所轄的太平山鐵路都是!目的是將這些木材運送下山,送進碼頭,進而透過輪船海運回日本國,這些掠奪山林寶貴資源的行為,開啟了日後台灣災難的遠因。
太平山森林小火車停駛了五年之後,大約是1980年左右,當年並未興起古蹟保存或是活化概念與風潮,因此火車經過的三星鄉當地,正在進行農地重劃工作,因此將鐵道所屬的路基也一併進行重劃,參與無數掠奪山林資源幫兇的運輸工具,就這樣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人們看待這段消失的鐵道,莫不偏向浪漫的懷舊風潮,然而故事背後血淋淋的殘酷事實,其實更應該讓人們細細咀嚼這些歷史的教訓,才能更加清楚認識這塊土地,曾經經歷過多麼巨大的人為肇禍!因此回顧歷史的同時,本文也無法輕鬆看待,這些肇始於日據時代破壞山林的真實意圖,國民黨來到台灣之後,仍繼續承襲掠奪大量山林資源的行徑持續近三十年,直到山頭林木砍伐殆盡才願意停止!縱使往事悠悠,但今日筆者看來,莫不捶心泣血不已。
歷史總是無法抹滅,破壞也已經造成了,但開始有想到要回過頭來開始進行森林的保育工作,總算為時猶未晚。但是,太平山小火車開始停駛之初,林務局並未停止木材砍伐的企圖,運輸則改用卡車運送,而砍伐地點則是改到太平山對面的山頭-棲蘭山。當時筆者的二舅正是運送這些珍貴木材的卡車司機,筆者也得以藉由這層關係,與四名同學連夜潛上棲蘭山,拍攝筆者生平的第一部紀錄片《棲蘭山林場》,當時是1983年,也就是伐木工作在小火車停駛之後,仍陸續進行了近十年才停止。
上述的歷史真相,描繪了長久以來政府當局,其實才是破壞山林資源的最大兇手!這種破壞長達幾十年,明的不行,就來暗的,反正資訊業不發達,資訊也不透明,加上民智未開,所以就毫無限制地破壞下去,也種下日後無法掩飾與挽回的惡果。因此,所有遭受土石流侵襲而喪失性命的國人,都有資格申請國賠,因為政府有計畫性的進行伐木,長期破壞國土是不爭的事實,希望法界人士可以擁有深遠與執著的智慧,替這一些含冤莫名的冤魂討公道。
偌大的蘭陽平原最重要的灌溉水源就是「蘭陽溪」,蘭陽溪也是蘭陽平原唯一發源自太平山的溪流,這一條溪流早期被當地居民叫做「濁水溪」,因為它的溪水非常混濁,溪水中飽含非常肥沃的土壤,極其適合農業灌溉,這些土壤絕對是在上游遭受河水的沖刷而往下游漂流!照道理講太平山上本應是原始山林,發源自當地的水,應該都是清澈無比,也不可能有汙染現象才對!因此混濁的溪水跟伐木絕對脫離不了關係,只是相關的水利學術單位,似乎都不曾朝向這個面向去做相關性研究,因此我們無法提出相當明確的證據來佐證。
然而太平山小火車停駛至今,時隔三十多個年頭過去,此時的蘭陽溪水已經不再混濁無比,濁度已經降低,讓我們不得不進一步去解開河水與停止伐木這件事之間的關聯性。猶記得1970年代的蘭陽平原,屬於尚未完全開墾的區塊,基礎建設相當薄弱,蘭陽溪根本就沒有建造堤防,因此颱風一來溪水就恣意漫遊,毫無設防,每年走的河道都不一樣,有時也會越過農民辛苦開墾的農田,形成新的河道,但是水來的快去得也快,不曾有過像現在泡一、兩個星期的淒慘景象。因此筆者老家就在距離蘭陽溪畔大約一、二公里的距離,算是相當靠近河岸,早期的舊地名就叫做溪底,想來也真是傳神。
1980年代,蘭陽溪畔築起大約二層樓高的堤防,從此之後宜蘭就不曾因為河水氾濫或潰堤而淹水,至今已近三十年,溪底的老家也早就更名為大義村。筆者並無吹捧蘭陽平原好山好水的意圖,筆者只是將這幾十年來,在蘭陽山區與平原的發展過程做一真實的陳述。不同於台灣南部山區滿坑滿谷的檳榔園、菜園、果園、茶園景觀,如果您沿著台七甲線,從大同鄉玉蘭村往梨山方向朔溪而上,你就會發現道路兩旁幾乎都是原始的竹林、森林,沿途幾乎看不見開發過的痕跡,這樣不忍破壞的原始景觀,可能才是讓蘭陽平原可以維繫幾十年,不曾發生重大災難的真正原因,也是真正的保命符。
身為蘭陽平原的子民,我們相當為保有這樣的生態環境而自豪,這塊美麗的純樸家園,也相當樂於做為大台北都會的後花園。只是筆者擔心雪山隧道開通之後,更多心懷不軌覬覦龐大經濟利益的生意人,已經開始在荼毒這塊幾乎是台灣最後的一塊淨土,筆者期盼所有真心愛護台灣這塊土地的人,都不要有再重蹈覆轍的意圖,台灣南部血淋淋的教訓才剛發生過,幾百條人命慘遭活埋,殷鑑不遠!大家齊心讓這塊美麗的家園永保安康。
躲過五十年前的八七水災,二十年前的花蓮地震,十五年前的嘉義瑞里大地震,十年前的九二一南投集集大地震,2009年的八八水災,蘭陽平原沒有一絲風雨,這塊福地庇蔭了筆者年近九旬的老父,以及許許多多世代在此安居樂業、憨厚敦樸的莊稼漢;他們回憶這近一百年的歲月,腦中浮現的映像盡是日據時代的嚴刑峻罰,除此之外都是美好的。
拆掉一條破壞山林、破壞生態環境的運輸鐵道,換來幾十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位者的有志之士,何時可以學習與山林共存亡的生聚教訓!停止開發、停止破壞,災難才會消失、才會停止,大自然其實樂於與人們天地共享。
時隔34年,這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件,卻決定了今天台灣的命運,也就是當初種的「因」,經過三十多年時空的循環演進,今天都有了相當明顯的「果」出現,也解開了許多百姓心中的困惑。政治層面的影響眾所皆知,不在本文論述範圍,僅約略簡述順道回顧歷史。生態保育的領域才是本文的主軸,為何小火車停駛會牽扯到生態保育?尚待本文繼續論述如下。
如果對台灣的歷史稍微有一點認知的人都知道,日據時代日本為了開採台灣深山裡的珍貴原始林木,如紅檜、扁柏、柳杉等,特別在台灣的高山上興建幾條重要的運材小鐵道,如這次受莫拉克風災摧殘嚴重的阿里山鐵路,羅東林管處所轄的太平山鐵路都是!目的是將這些木材運送下山,送進碼頭,進而透過輪船海運回日本國,這些掠奪山林寶貴資源的行為,開啟了日後台灣災難的遠因。
太平山森林小火車停駛了五年之後,大約是1980年左右,當年並未興起古蹟保存或是活化概念與風潮,因此火車經過的三星鄉當地,正在進行農地重劃工作,因此將鐵道所屬的路基也一併進行重劃,參與無數掠奪山林資源幫兇的運輸工具,就這樣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人們看待這段消失的鐵道,莫不偏向浪漫的懷舊風潮,然而故事背後血淋淋的殘酷事實,其實更應該讓人們細細咀嚼這些歷史的教訓,才能更加清楚認識這塊土地,曾經經歷過多麼巨大的人為肇禍!因此回顧歷史的同時,本文也無法輕鬆看待,這些肇始於日據時代破壞山林的真實意圖,國民黨來到台灣之後,仍繼續承襲掠奪大量山林資源的行徑持續近三十年,直到山頭林木砍伐殆盡才願意停止!縱使往事悠悠,但今日筆者看來,莫不捶心泣血不已。
歷史總是無法抹滅,破壞也已經造成了,但開始有想到要回過頭來開始進行森林的保育工作,總算為時猶未晚。但是,太平山小火車開始停駛之初,林務局並未停止木材砍伐的企圖,運輸則改用卡車運送,而砍伐地點則是改到太平山對面的山頭-棲蘭山。當時筆者的二舅正是運送這些珍貴木材的卡車司機,筆者也得以藉由這層關係,與四名同學連夜潛上棲蘭山,拍攝筆者生平的第一部紀錄片《棲蘭山林場》,當時是1983年,也就是伐木工作在小火車停駛之後,仍陸續進行了近十年才停止。
上述的歷史真相,描繪了長久以來政府當局,其實才是破壞山林資源的最大兇手!這種破壞長達幾十年,明的不行,就來暗的,反正資訊業不發達,資訊也不透明,加上民智未開,所以就毫無限制地破壞下去,也種下日後無法掩飾與挽回的惡果。因此,所有遭受土石流侵襲而喪失性命的國人,都有資格申請國賠,因為政府有計畫性的進行伐木,長期破壞國土是不爭的事實,希望法界人士可以擁有深遠與執著的智慧,替這一些含冤莫名的冤魂討公道。
偌大的蘭陽平原最重要的灌溉水源就是「蘭陽溪」,蘭陽溪也是蘭陽平原唯一發源自太平山的溪流,這一條溪流早期被當地居民叫做「濁水溪」,因為它的溪水非常混濁,溪水中飽含非常肥沃的土壤,極其適合農業灌溉,這些土壤絕對是在上游遭受河水的沖刷而往下游漂流!照道理講太平山上本應是原始山林,發源自當地的水,應該都是清澈無比,也不可能有汙染現象才對!因此混濁的溪水跟伐木絕對脫離不了關係,只是相關的水利學術單位,似乎都不曾朝向這個面向去做相關性研究,因此我們無法提出相當明確的證據來佐證。
然而太平山小火車停駛至今,時隔三十多個年頭過去,此時的蘭陽溪水已經不再混濁無比,濁度已經降低,讓我們不得不進一步去解開河水與停止伐木這件事之間的關聯性。猶記得1970年代的蘭陽平原,屬於尚未完全開墾的區塊,基礎建設相當薄弱,蘭陽溪根本就沒有建造堤防,因此颱風一來溪水就恣意漫遊,毫無設防,每年走的河道都不一樣,有時也會越過農民辛苦開墾的農田,形成新的河道,但是水來的快去得也快,不曾有過像現在泡一、兩個星期的淒慘景象。因此筆者老家就在距離蘭陽溪畔大約一、二公里的距離,算是相當靠近河岸,早期的舊地名就叫做溪底,想來也真是傳神。
1980年代,蘭陽溪畔築起大約二層樓高的堤防,從此之後宜蘭就不曾因為河水氾濫或潰堤而淹水,至今已近三十年,溪底的老家也早就更名為大義村。筆者並無吹捧蘭陽平原好山好水的意圖,筆者只是將這幾十年來,在蘭陽山區與平原的發展過程做一真實的陳述。不同於台灣南部山區滿坑滿谷的檳榔園、菜園、果園、茶園景觀,如果您沿著台七甲線,從大同鄉玉蘭村往梨山方向朔溪而上,你就會發現道路兩旁幾乎都是原始的竹林、森林,沿途幾乎看不見開發過的痕跡,這樣不忍破壞的原始景觀,可能才是讓蘭陽平原可以維繫幾十年,不曾發生重大災難的真正原因,也是真正的保命符。
身為蘭陽平原的子民,我們相當為保有這樣的生態環境而自豪,這塊美麗的純樸家園,也相當樂於做為大台北都會的後花園。只是筆者擔心雪山隧道開通之後,更多心懷不軌覬覦龐大經濟利益的生意人,已經開始在荼毒這塊幾乎是台灣最後的一塊淨土,筆者期盼所有真心愛護台灣這塊土地的人,都不要有再重蹈覆轍的意圖,台灣南部血淋淋的教訓才剛發生過,幾百條人命慘遭活埋,殷鑑不遠!大家齊心讓這塊美麗的家園永保安康。
躲過五十年前的八七水災,二十年前的花蓮地震,十五年前的嘉義瑞里大地震,十年前的九二一南投集集大地震,2009年的八八水災,蘭陽平原沒有一絲風雨,這塊福地庇蔭了筆者年近九旬的老父,以及許許多多世代在此安居樂業、憨厚敦樸的莊稼漢;他們回憶這近一百年的歲月,腦中浮現的映像盡是日據時代的嚴刑峻罰,除此之外都是美好的。
拆掉一條破壞山林、破壞生態環境的運輸鐵道,換來幾十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位者的有志之士,何時可以學習與山林共存亡的生聚教訓!停止開發、停止破壞,災難才會消失、才會停止,大自然其實樂於與人們天地共享。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災後重建還是災難重建?
風災過後山崩地裂,橋毀路斷!低窪地區海水倒灌,淤砂灌滿整屋子!所有災區一眼望去盡是滿目瘡痍,讓人不忍卒睹。而風災過去一個月了,現階段的主要的災後重建工作,除了持續將這些淤積的泥砂清除完畢,並且修復斷橋,甚且重新建造更堅固的橋梁,以應付往後更大的天然災害!除此之外,國內幾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如阿里山公路、南橫公路也因必須擔負山區重要觀光與運輸任務的需求,必須設法讓其重新恢復舊貌之外,最重要的還有災民的安置工作。
所謂的災後重建概分為硬體的道路復舊、橋梁連通、家園清理善後,以及軟體的安置災民,撫平災民的心理創傷,也就是心靈重建的領域。因此如果是災後重建,不管是道路復舊、居民永久安置還是心靈重建,都會有結束的一天。但如果做的是災害重建的工程,那就會永無寧日,因為沒有人可以知道災害會在哪裡發生?也沒有人知道你是在做「災後重建」還是在做「災難重建」?
所謂的災害分成好幾類,有自然發生的、也有人為後天破壞所造成的,沒有人可以預測災害會不會發生,也沒有人可以預測災難發生的地點!但是這也並不代表人類對災難完全束手無策,而是人類應該擁有設法遠離災難的智慧,而不是放任災難為所欲為地侵襲我們的居住園地。
人類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劫難不斷的發展史,所以人們因為天災而遷徙原有的居住地,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根本毋須大驚小怪!家園原本就應該是提供人們安身立命的基地,如此才能在此安居樂業。如果大環境改變了,家園不再承諾可以永遠提供我們安全的保障,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索,務實堅定的拋棄不確定的因素,以尋找其他更安全的處所,來成為遮蔽風雨的堡壘?畢竟家園毀了還可以重建,人命不見了就再也無法重建!
我們相當佩服深山裡古老的原住民耆老的智慧,他們依據祖靈的指示來建立安全的部落據點,依據祖先承襲下來、自給自足的農牧耕種方式,盡量以對山林最小的破壞方式來耕作,因此即便是在深山裡,部落據點仍然安全無虞。只是這一些美好的傳統,隨著經濟發展的步伐而逐漸失控與難以約束,已經無法完全落實原始所規劃、遵循的生活方式,進而也逐漸擴大山林裡的開墾面積,也逐步埋下一些潛藏的危險因子,這些危險因子也成了風災侵襲時的引爆點,於是就有可能發生災難。
沒有人有資格教人要遷移到哪個地方去,畢竟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對土地的深厚情感、對文化的格外依戀、對生活方式的無聊堅持,都讓人在家園遷徙的這項議題上,無法做出極為明智的判斷,也顯得裹足不前。畢竟需要顧慮的因素太多,生活上、文化上、情感上都讓人相當傷神!而在心理的層面上,要為自己找到一個足以說服自己的理由,也都需要非常大的勇氣。
老實說在山林裡的開發,不管是低度的或是中度、高度的開發,任何一種形式的開發,都會破壞山林原有的土石結構,也都會為山林埋下一些無法預估的危險因子。1999年的921大地震,對台灣整個山林土石的破壞威力與程度,始終無法有完整的科學量化數據來估算,因此我們無法掌握經過七點三級地震搖晃過後,經過十年的沉潛,山林裡脆弱的土石是否可以承受日雨量近一千公釐的侵襲,而不會有任何的崩塌現象,其實任誰也不敢做出明確的保證!在這種無法預估的前提之下,山林裡會發生何種劫難,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阿里山森林鐵路這次也在風災中受創嚴重,林務局估算必須花費兩年時間,以及龐大的經費才能讓小火車繼續奔馳。試問兩年的復舊時程跟重新蓋一條鐵路有何差異?我們是否還有需要讓這一條日據時代用來砍筏山林、破壞山林原兇的運輸通路,花費鉅資來「重建災難」?這也就是筆者提出災難重建的真實意涵。
921發生當時,台8線中橫谷關至梨山段應聲斷了好幾截,當時好大喜功的決策當局,秉承著人定勝天的意念,堅持要將這一段工程搶通,也就是在進行「災難重建」的工作!果不其然,經過四年之後終於搶通了,也預備在當年的9月底舉行通車典禮,不料2004年的七二水災、即敏督利風災,又把這段路給徹底毀了,印證了筆者「災難重建」的觀點。從此之後,政府當局決定這一段路要讓它就地休養生息,從此不再重建災難,所以這段路的重建路迢迢,遙遙無期。
因此,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復建工作就是典型的「災難重建」,就算兩年後完成了,也只是另一場災難的開始,它究竟可以承受多大的風雨土石侵蝕?它先天脆弱的土質與體質,早已注定它多舛的命運,任誰也無法改變!所謂「神仙難救無命客」,就是這種情境,台灣有必要持續浪費國人的血汗錢來「重建災難」嗎?值得國人深思!
所謂的災後重建概分為硬體的道路復舊、橋梁連通、家園清理善後,以及軟體的安置災民,撫平災民的心理創傷,也就是心靈重建的領域。因此如果是災後重建,不管是道路復舊、居民永久安置還是心靈重建,都會有結束的一天。但如果做的是災害重建的工程,那就會永無寧日,因為沒有人可以知道災害會在哪裡發生?也沒有人知道你是在做「災後重建」還是在做「災難重建」?
所謂的災害分成好幾類,有自然發生的、也有人為後天破壞所造成的,沒有人可以預測災害會不會發生,也沒有人可以預測災難發生的地點!但是這也並不代表人類對災難完全束手無策,而是人類應該擁有設法遠離災難的智慧,而不是放任災難為所欲為地侵襲我們的居住園地。
人類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劫難不斷的發展史,所以人們因為天災而遷徙原有的居住地,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根本毋須大驚小怪!家園原本就應該是提供人們安身立命的基地,如此才能在此安居樂業。如果大環境改變了,家園不再承諾可以永遠提供我們安全的保障,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索,務實堅定的拋棄不確定的因素,以尋找其他更安全的處所,來成為遮蔽風雨的堡壘?畢竟家園毀了還可以重建,人命不見了就再也無法重建!
我們相當佩服深山裡古老的原住民耆老的智慧,他們依據祖靈的指示來建立安全的部落據點,依據祖先承襲下來、自給自足的農牧耕種方式,盡量以對山林最小的破壞方式來耕作,因此即便是在深山裡,部落據點仍然安全無虞。只是這一些美好的傳統,隨著經濟發展的步伐而逐漸失控與難以約束,已經無法完全落實原始所規劃、遵循的生活方式,進而也逐漸擴大山林裡的開墾面積,也逐步埋下一些潛藏的危險因子,這些危險因子也成了風災侵襲時的引爆點,於是就有可能發生災難。
沒有人有資格教人要遷移到哪個地方去,畢竟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對土地的深厚情感、對文化的格外依戀、對生活方式的無聊堅持,都讓人在家園遷徙的這項議題上,無法做出極為明智的判斷,也顯得裹足不前。畢竟需要顧慮的因素太多,生活上、文化上、情感上都讓人相當傷神!而在心理的層面上,要為自己找到一個足以說服自己的理由,也都需要非常大的勇氣。
老實說在山林裡的開發,不管是低度的或是中度、高度的開發,任何一種形式的開發,都會破壞山林原有的土石結構,也都會為山林埋下一些無法預估的危險因子。1999年的921大地震,對台灣整個山林土石的破壞威力與程度,始終無法有完整的科學量化數據來估算,因此我們無法掌握經過七點三級地震搖晃過後,經過十年的沉潛,山林裡脆弱的土石是否可以承受日雨量近一千公釐的侵襲,而不會有任何的崩塌現象,其實任誰也不敢做出明確的保證!在這種無法預估的前提之下,山林裡會發生何種劫難,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阿里山森林鐵路這次也在風災中受創嚴重,林務局估算必須花費兩年時間,以及龐大的經費才能讓小火車繼續奔馳。試問兩年的復舊時程跟重新蓋一條鐵路有何差異?我們是否還有需要讓這一條日據時代用來砍筏山林、破壞山林原兇的運輸通路,花費鉅資來「重建災難」?這也就是筆者提出災難重建的真實意涵。
921發生當時,台8線中橫谷關至梨山段應聲斷了好幾截,當時好大喜功的決策當局,秉承著人定勝天的意念,堅持要將這一段工程搶通,也就是在進行「災難重建」的工作!果不其然,經過四年之後終於搶通了,也預備在當年的9月底舉行通車典禮,不料2004年的七二水災、即敏督利風災,又把這段路給徹底毀了,印證了筆者「災難重建」的觀點。從此之後,政府當局決定這一段路要讓它就地休養生息,從此不再重建災難,所以這段路的重建路迢迢,遙遙無期。
因此,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復建工作就是典型的「災難重建」,就算兩年後完成了,也只是另一場災難的開始,它究竟可以承受多大的風雨土石侵蝕?它先天脆弱的土質與體質,早已注定它多舛的命運,任誰也無法改變!所謂「神仙難救無命客」,就是這種情境,台灣有必要持續浪費國人的血汗錢來「重建災難」嗎?值得國人深思!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小林村喪家犬
蒼天怎忍遺棄小林村的喪家犬
小林村不見了,土石堆裡活埋了近五百位來不及逃生的無辜冤魂,許多人也失去了性命,從災難中僥倖逃過一劫的喪家犬,再也找不到主人,如今也變成災犬,處境跟災民一樣讓人鼻酸。
這兩條一看就知道不是流浪狗的喪家犬,在災區不停的來回搜尋昔日有著溫暖庇蔭處所的家園,跟熟悉的主人蹤影,卻都一無所獲!獨自佇立呆站在溪流中的落寞身影,任誰都會為牠們感到不捨與難過。家園毀了,牠們一樣感受到無比震驚,十多天過去了,都還驚魂未定,更慘的是牠們從此將變成俗話所說的喪家犬、流浪狗!從土石堆中逃命所受的驚嚇,至今仍讓牠們對於亂石堆中輕微響起的躁動,視為一種警訊,而展現積極逃離的本能。
深具靈性的小狗,長久以來一直是人類最佳的忠實伴侶,善盡職責的幫主人守護家園、守護性命!只是眼見家園都變成土石堆,棲身的場所頓時消失無蹤,這種失落感,即便是無法言語的狗兒,也都在牠們無助徬徨眼神中表露無疑!我想這些狗兒一定在為這次沒辦法幫主人守住家園,甚至無法協助主人逃亡而自責難過!
災民有政府安排安置,處境都已堪憐!這些流離失所的喪家犬,不知道社會上有一些愛犬協會或是動物之家的志工,是否可以幫牠們重新找到一個棲身的地方?蒼天如果有眼,怎忍遺棄這些小林村的喪家犬?牠們悲苦的遭遇,見證了風雨無情的威力,也見證了人們在面對無情的天災之際,仍然必須拋下這些朝暮相處的精神伙伴,而獨自黯然離去,怎不叫人心酸?
□蒼天怎忍遺棄小林村喪家犬□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甲仙鄉小林村紀實2
(從萬隆替代道路通往甲仙鄉的途中,俯瞰的甲仙全景!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像極世外桃源,只可惜這幾年的洪災頻頻造訪甲仙,甲仙的迷人魅力,也被摧殘殆盡。)

(台21線往北通往那瑪夏鄉的路,只剩這塊路標記錄著曾經存在的小林村,讓人格外感傷。)


(台21線幾乎是依著中央山脈興建的,所以沿路都是崇山峻嶺,風景秀麗,但也註定多舛的命運。中部路段穿越南投信義鄉神木路段,也是近幾年土石流不斷造訪的明星災區。南部的甲仙小林段更是最新成災的重災區,八八水災帶來的毀滅性創傷,讓人難以撫平。)

(台21線小林段就在這裡被土石掩埋,往北走還有那瑪夏鄉的民權、民生等村落,這條路斷了,居民進出交通十分不便,日常生活大受影響。)

(台21線往北通往那瑪夏鄉的路,只剩這塊路標記錄著曾經存在的小林村,讓人格外感傷。)

(台21線北起中橫公路台8線台中縣東勢鎮的天冷,南至高雄縣林園鄉汕尾為止,全長314公里。南投信義鄉神木村往上,過了阿里山公路之後,穿越中央山脈的路段和那瑪夏鄉之間,因為山勢陡峭,這一大段路的等級無法達到省道規格,行車極為顛簸難行。)

(台21線幾乎是依著中央山脈興建的,所以沿路都是崇山峻嶺,風景秀麗,但也註定多舛的命運。中部路段穿越南投信義鄉神木路段,也是近幾年土石流不斷造訪的明星災區。南部的甲仙小林段更是最新成災的重災區,八八水災帶來的毀滅性創傷,讓人難以撫平。)

(台21線小林段就在這裡被土石掩埋,往北走還有那瑪夏鄉的民權、民生等村落,這條路斷了,居民進出交通十分不便,日常生活大受影響。)
訂閱:
文章 (Atom)
追蹤者
◆版權所有‧請勿盜用智慧財產權◆
◆Copyright © 2014 iam6611◆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