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山中傳奇台灣茶第一集p3



山中傳奇台灣茶第一集p3

周渝認為茶來自茶山
不同茶山生產不同個性的茶
風貌大不同
所以當茶葉在杯碗中飄浮的時候
入定的心眼彷彿穿過了時光隧道
看到了茶山的風光
淡綠的龍井茶湯蕩漾之間
有如煙雨江南的景色重現
繾綣的高山烏龍伸展
又讓人置身於山嶺之上
清新的山氣隨著茶香
深入肺腑通體舒泰
於是
他的靈魂也翱翔於山水之間了

茶湯含在嘴巴裏面眼睛不閉
這時候注意在這個茶湯上
覺得這茶湯滋味是什麼
美感是什麼很專心這叫催眠
第二種叫做閉目

茶湯還含在嘴中
然後慢慢的用鼻子吐氣
然後眼睛閉著的時候
這時候腦筋裡面充滿了想像
譬如說我們有名的茶人蘇東坡
他是大書法家大文學家
他也說從來佳茗似佳人
要他來講他一閉目
可能就是各種美
非常美麗清秀的美人出現
或者有時候我們一閉目
也會想像到各種的風景
都可以看到
第三種一般人比較不知道
可是我覺得非常有意思的
就是說我們把一口茶湯含在嘴裡面
除了鼻子慢慢吐氣以外

我們把眼神投到無限遠的地方去
嘴巴在感受這個茶湯
慢慢的增強的感覺
這個時候也許你會看到一種景象
我有試驗過很多很年輕
心地很純的人
他們經常能夠看到那個茶山的景象
如果是凍頂茶凍頂茶的茶山
譬如跟梨山的風景是不一樣的
凍頂茶那邊的山勢是很渾厚
梨山是非常的清朗
凍頂山一看就是看到
類似凍頂山的景象
然後喝梨山茶
就是那種高山清朗之氣
一個茶葉它在一個地方孕育
它吸收那邊的山川的地理的靈氣
那種靈氣就把你帶到
那個山川地理風景裡去
這是喝茶很大的享受
所以你看看很多茶人
常常喝茶的茶人
愈來愈氣質不一樣是因為
他常常接受這種靈氣的滋養

藏身於台北市永康街
幽巷中的冶堂
也是台灣茶文化
論述空間的一個重要據點
冶堂的庭院雖小
卻有扶疏的紫藤遮蔭
光影在枝葉中流洩
穿過庭院踏上幾步階梯
探幽入微之後才能夠登堂入室
頗有揖讓而升的味道
讓人得以懷抱君子情懷
探訪典雅細緻的人文空間
就是這樣一個與茶歷史
茶生活息息相關的空間規劃
讓冶堂的主人何健
把冶堂定位為茶文化工作室
因此除了茶文化論述的主體價值
冶堂當然也賣茶賣茶具
只是何健從不宣傳行銷
所有的顧客都是不請自來
比較常造訪的客人
以日本法國德國等
外國觀光客居多
而且都是對茶文化甚至是
茶道藝術相當有研究的內行人
這也讓冶堂成了各國茶文化
當面對話的空間
同時擔負了向國際
推廣茶文化精髓的重責大任
何健認為茶本身沒有好壞對錯
茶只是適性地散發自身的特質
好茶有好茶的個性
低價茶也有低價茶的特質
趣味不一
我們不能單憑價格的高低
來論斷茶的好壞而是由喝茶的人
自己對於茶葉的既有態度
來挑選適合自己品味的茶
茶之所以受到中國人
普遍的接受跟喜歡是因為在過去
一段悠久的歷史傳承之下
茶完全進入到生活裡頭
在生活裡茶用以待客
茶用以生理上最基本的需求解渴
然後呢茶甚至於被提升為一種
修身養性的一個媒介物
所以說茶在中國已經根植到
一般庶民的生活裡頭
因為茶最終還是在服務人
所以說需要講究的就講究
不需要講究的就不必講究
它這裡面沒有所謂對錯的
它只是享受不同的層次而已
從不同的角度去需求
我們泡的是同一壺茶
同樣的茶器倒出來
甲乙丙丁一人一杯茶
甲呢一口喝完了他說哎呀解渴
乙拿起這個杯子呢秀了一下
把它喝完好香解渴
那同樣的茶丁呢好香解渴了之後
他說過了一會他說好甘甜
那丁呢好香解渴了好甘甜
再過一會他說這好像到了
茶園裡頭的湖光山色裡頭
甲乙丙丁同樣一杯茶
都滿足了他們那時候的
他心理上的他所想要的東西
跟生理上的也就是說
對甲來講當下解渴最重要
或者是他的習慣解渴是他
從茶裡面希望得到的功能性
可是對丁來講的話
他不但解渴了聞了它的香氣
增加了品味從生理方面
它又引領到一個心靈層次的
一個大自然的氛圍裡頭
所以同樣一杯茶
茶就自自然然的它就在那個地方
然後你要它的哪一部份
它就無私它就給
所以說那個茶沒有問題
完全是看人怎麼取它
因為茶何健了解茶的態度
自己也身體力行
就是幽不喧譁
為了茶何健的人生
也跟隨茶的率性
而做了重大的改變
他拋棄金庫的鐵飯碗
就為了研究茶推廣台灣茶
其實在這個時候
他已經得了茶藝獎
不過在茶的領域
他沒有辦法只取一瓢飲
反而陷身茶文化中
甚至為了壼還賣掉了房子
在整個的一個
茶的一個領域裡頭呢
其實它有來自各種不同領域
不同階層的人在共同努力當中
所以說做為一個向外的推廣
我覺得它是應該是從原料從生產
從產製方面就是說茶葉的製造
然後就你剛提到茶葉的比賽
然後到怎麼去沖泡它
然後怎麼去品飲它
怎麼去欣賞它
也就是說這個部份
這兩個部分它是同等重要的
因為光是只有茶葉
而沒有這樣子的一個藝術的呈現
來講的話它只是一個飲料
那你只有文化所謂藝術的呈現
而沒有這樣一個好的茶葉
做基礎的話它只是流於形式
它就不能夠深植於人心去感動人
所以這兩個是要並駕齊驅的
也就是說沒有孰重孰輕因為什麼
因為它們的共同努力跟好的配合
才能夠把台灣的茶
推到一個世界上的舞台上面
何健就是以這樣認真的態度
在為台灣茶打拼而且不忘懷
台灣茶文化傳承的期許
他認為好茶並不能徹底感動人
好的茶文化才能感動人心
而且只要茶人的共同努力
台灣的茶道藝術
應該可以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

近三十年來其實除了華人地區
我們講的就是說
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
然後甚至於現在崛起的大陸
整個大陸地區他們喝茶的方式
其實真正是受台灣影響的
除了這個以外
因為我在這裡也比較有機會
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
他們都很喜歡
像我們附近的日本韓國
也受台灣茶的影響
你到日本韓國去
可以很多機會你可以
看到他們泡功夫茶的方式
跟台灣用小壺的沖泡
還有呢你走到巴黎你走到紐約
你可能會看到他們也一樣
拿一個杯子聞香
然後一個杯子作品飲
這樣子的雙杯品茗
也是台灣自發性發展出來的
所以說現在其實台灣這樣子的
一個喝茶的方式喝的茶的種類
然後一個喝茶的一個
整體的空間的氛圍
其實都已經慢慢的往外傳播出去
就是說只要做一個好的整合
然後有效的有力量的呢
向世界上各地的朋友
去做介紹的話
其實就以台灣文化來講的話
茶文化這一環是非常值得
因為它很完整
很能夠跟世界上的人分享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

版權所有‧請勿盜用智慧財產權

Copyright © 2014 iam6611

All Rights Reserved